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

2014Hi-ME台中惠文高中 天外奇蹟 師生觀星趣

台中惠文高中 天外奇蹟 師生觀星趣
【聯合報╱文/記者喻文玟】

台中市惠文高中校內有一座中部最大、直徑7公尺的圓頂天文台,校方發展天文特色教育,國中部規畫「天外奇蹟:創造天文學習樂園」特色課程,獲得今年教學卓越銀質獎,自然科老師說,教室還有一頂大型圓頂帳棚,可以投影模擬星象,呈現百年後、千年前的星空。


惠文高中自然教師打造特色課程「天外奇蹟」,創造天文學習樂園。 圖/記者喻文玟攝影、惠文高中提供非報系
夜宿天文台 操場觀星超有趣
「夜宿天文台,真的好有趣!」惠文國中部學生陳昕慧說,九年級的「天文導覽」實地觀星經驗,激發了對宇宙奧祕的興趣,夜晚在學校躺在操場看星星,經驗很特 別,去年加入科展行列,和老師、同學一起以「太陽與地球的華爾茲」的題目,花了半年時間,每天中午拍攝太陽的照片,畫出太陽的公轉軌道,「太陽雖然很醒 目,透過望遠鏡尋找,還是得花一番功夫」。
自然老師林明宏說,許多國中教天文只是紙上談兵,看書本、投影片,「天外奇蹟」的教學方案希望啟發學生的天文興趣、成就主動學習,除了充實學生的知識,還有實作課程,並延伸到九年一貫各項領域,讓學生「學得會」,甚至培養他們上台「教」天文,化身為天文小專家。

14教師領航 創造「天外奇蹟」
惠文高中教務主任陳志南說,目前自然領域有14位老師加入「天外奇蹟」教學團隊,他們的角色像是學生的天文學習領航員,延伸的課程琳琅滿目,例如和圖書館 結合舉辦「天文詩」徵文,綜合領域製作月餅,藝文領域注入星象話劇表演,如果有校外人士參訪,學生更變成「小老師」解說學校的天文特色。
自然科老師舒富男說,「天文導覽」特色課程今年邁入第8年,老師們發現,學生更樂於發問,學習自己找答案,獲得成就感。
3年前4學生 參與小行星命名
天文觀測的教學,不僅啟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,也創造了學校的美好回憶。3年前,現已畢業的4名學生高執恩、王靖瑜、陳郁旻、洪誌謙參加國際小行星搜尋 合作(IASC)計畫,使用「泛星計畫望遠鏡觀測資料」,由小行星中心確認資料,獲得臨時編號2011 UB247、2011 UC247參與了2顆小行星命名機會。
校長劉欽敏說,「天外奇蹟」的教學創造了惠文與眾不同的特色,現在也從原先國中部3年的「核心課程」延伸到高中部的「高瞻班」,打造六年一貫的天文教育特色。
幕後推手
林明宏:
打造樂園探索 重溫教學熱情

「擔任教師最害怕的事情,就是日復一日的重複,消磨掉青春」。獲獎的「天外奇蹟」方案命名苦思很久,老師們設計課程、參與教學的過程,有時候會遺忘對未知 探索的好奇心,就像電影《天外奇蹟》裡的費迪遜先生一樣。把天文學習打造成「樂園」的形式,加入學生們好奇心的行列,丟去舊想法,重新找回教學的熱情及興 趣。
楊盈盈:
彈性自編教材 讓學生動手做

「擔任地球科學教師,最大的夢想就是教學時能有一座天文台!」惠文高中營造了非常棒的天文教育環境。我是「天文導覽」課程的專任教師,課自編教材,彈性比 較大,常鼓勵學生分組動手做,例如:望遠鏡DIY、分組表演星座故事、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和學生一起討論,這樣的教學比照本宣科更能激發學生興趣,學習更主 動。
經驗談
陳昕慧:
編導演學天文 成績進步了

升上國一的時候,發現課表有「天文」這個課程,非常新奇,老師先分享星座的故事,讓大家分組表演,自己編劇,學習英文單字,真的好生動!原本對自然的學習興趣低,接觸了天文,認識光學原理,自然科成績突飛猛進,本來考不及格,進步了20幾分!
蔡沛均:
紙板製望遠鏡 科學變近了

「惠文邀月」是中秋節的觀測活動,讓我非常難忘,老師帶著我們利用紙板自製望遠鏡,非常有成就感,國二參加科展,拍攝太陽、畫太陽軌道,拉近了和天空的距離,看到「天上奇蹟」,天文不是遙不可及的學科,它就在生活裡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